阅读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主题和观点,同时也能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心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别。就像是有些人一样,第一眼看见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以后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好看。当我细细咀嚼,慢慢体会的时候,忽然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进化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浮躁、悲观和欲望。

在这一个个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是这样一件事。她说,那一天业绩考核出来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挤了下来,她的内心非常难受。早上她上班,发现同事们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视着她,有同情、鼓励的,有幸灾乐祸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谈话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终于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可,得到了一个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可是,现在的她觉得同事们的眼光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呀。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获得一些与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当自己的想法改变的时候,总觉得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励”,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都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并不是事实。这样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虚构、假想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种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作用下杜撰出来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是在古时候,有个砍柴的人发现自己的斧头不见了。他一直认为是他的邻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个邻居都觉得他就是那个偷斧头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带着新买的斧头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把已经生了锈的斧头。当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邻居时,他发现他的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以前我总是抱怨为什么这么多烦事都来找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背叛,欺骗,争夺,为什么我的心情会因为外在的人或事起伏现在我学会了臣服,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角色的不同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追求产生了小我而我们在面对外界时有时我们需要臣服,我们的抱怨和痛苦改变不了什么。让我们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难道这只是一个人的世界?其实不然。外境的存在会给予我们很多礼物,或包装精美、或包装拙劣,欣欣然去接受,用心去玩味礼物之所值。外在的一切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当外境有任何触动你内心琴弦的各种事情时,坦然面对这种种来临,沉思着,去往内看。外在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与其与之搏斗,不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内在层面的调和整理,会让我们得到更多,应付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勇往直前未尝不是一种奋斗精神,但当难以遏制的波涛,汹涌而来之时,我们不得不做暂时的退缩。臣服,代表我们接纳了当下。事情不是到最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原本的挣扎是那么无力。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他的事、我的事。春天,我们埋怨春雨的缠绵;秋天,我们埋怨秋风的萧索;夏天,我们埋怨天气的炎热;冬天,我们埋怨天气的寒冷。老天的事让我们烦恼四季,带来消沉。人,是如此怜悯。我们早已将自己打磨成一个生活的生存者了,习惯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怨声叹气。人生的戏场给我们戴了太多的角色面具,以致卷走了属于我们的真正的东西,与“真我”渐行渐远,迷失、流浪、受苦。我们已看不清楚自己是谁,只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或许,收获的成功会带来稍许的快乐,而快乐是由外在的东西取决的,一旦这快乐的基础被抽空,一切皆是一场梦,稍纵即逝。我们一直游荡在这三种事当中,却不自觉地被老天的事和他的事给牵绊,愁了自己青丝发。殊不知关注我的事,会让自己更具魅力,成为生活的智者。过多地计较得失与轻重,不如在晚霞映照的黄昏时刻,悠闲地散步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舒缓自己疲惫的心灵,找到“真我”的那份静好。

爱、喜悦、和平,人类心灵本真的追求。爱,让我们找到生存的支撑点,“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我们需要爱的拥抱、爱的鼓舞。爱,滋润着生活本来面目的单调,愈合裂开的伤口。喜悦,情感由内向外的绽放,一旦拥有,便不可剥夺。让喜悦永驻心中,感受生活的另一种味道。和平,以一颗平和之心去看待是是非非,当外界风起云涌之时,我亦可以静坐养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做一个心灵除尘的勤劳者,做一个生活的情趣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未知的自己,等着你的相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简简单单的写作风格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以其简简单单的文字诠释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书中解释了我们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也是五个字可以表达的,那就是爱、喜悦、和平。

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们还追求不到我们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我?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扮演各种各样的主角,但是在场景中,我们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内心的镜子。当外界的任何东西接触到你时,记得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触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阴影没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内心层面达成和解,然后专注于外部能够改变什么。

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地执着于不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依赖于外在的事物,一旦让你快乐的环境或事物不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快乐来自内心。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这个世界无法将其夺走。

因此,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会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倾向,坏事就会发生在他身上。这可能是书中提到的意气相投,物以类聚。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讨都市人应该怎样更好生活的书,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而又贴近生活的道理,读完后感觉经历了一场不错的心灵之旅。

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说实在我也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每当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像书中说的,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真正认识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所以导致我们的不快乐,就像小说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给出一个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那么内在的自我,不管它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大多是因为你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发生,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他们这样或那样的发生,就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总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头丧气,自暴自弃,那是为什么呢?由于没能看清自己,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就如我们为了喂养自己身体所需的“胜肽”,而制造一些事端产生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但是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去直面它,而是顺从满足它,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它,就像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打开的话,我们就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要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所有的外力都会随之改变。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惑,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人生在世,难免都要经历这些,虽然有很多自己无法改变,但是最终决定人生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我们更应该学会勇于面对,不放弃。

心境决定人生,就像书中那位老者临别时所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无论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态,用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对生命中经历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悦就会由心而生。

对《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张德芬心灵三部曲:唤醒、疗愈、创造,《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其中的“疗愈”部分。《遇见未知的自己》画出了一张心灵的蓝图,唤醒大家重视内在世界的重要性。《活出全新的自己》着重在“疗愈”这一块,帮助大家面对自己多年来一直未能被疗愈的创伤,并且在其中找到力量。当我们疗愈好自己,解除了自己的负面信念和模式后,“创造”自然会来临,这也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主题。

全文分三部分:唤醒沉睡中的你、疗愈受伤的你和随心所欲地玩生命游戏;文中采用科幻小说方式,描述了被外星人控制的地球,当发现地球人的行为偏离了外星人设定的轨道后,通过实验一批人的方式,来帮助地球人,帮助脱离负面情绪,重建一个完好地球的愿望。外星高级智慧人:图特,在第一阶段练习回观自我,看着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并且做投射的作业,收回对他人的投射;在第二阶段是要疗愈旧时创伤,一念之转、家族排列,还有平衡你的男女物质,也都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地去体会,练习。第三阶段,在玩个人的生命游戏时?,地球也配合你们玩一个游戏,称之为“地球游戏”,地球游戏的上半场,就是要看着人类把地球整到什么地步:破坏生态、耗尽资源、例行逆施,而下半场看我们有意识觉悟的人玩个人游戏,看能否拯救地球免于毁灭的命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睇完哩两本书,然后根据自己既情况,我谂左好多。我忽然觉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个迷宫一样,我唔知道自己想点,唔知道点行出黎。我有时候好似好开心,无烦恼一般,有时候睇到一d电视剧或者电影既时候,却会变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泪。一时好坚强,一时好脆弱;一时好清晰知道谂咩,一时模糊不清;一时清醒,一时沉迷。

我仲记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响部公交车度听住拒响电话同我讲:"你唔信我,咁你同我一齐都无意思啦!"几简单既一句说话,就可以讲一切都改变,我响文化公园落左车,行过人民桥,行过江边,望住条珠江,我忽然觉得条珠江好深好深,d风吹落我身度,我觉得好重好重,压到我个心完全透唔到气。直到今日我写哩篇读后感,我谂翻起我都系流眼泪。

睇晒哩两本书,我知道宽恕系一种解脱,有时候当身边既人问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个缺口,我经常同自己讲,无打开果道门,等拒做我永远既秘密,仲记得拒离开我果阵,我有几次上班既时候,我过马路果阵,d车经过我身边,我有一瞬间我真系好想等部车撞过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谂,或者撞到我失忆,忘记拒同我之间既一切。

以前我以为自己好坚强,咩都可以解决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输左,输左俾拒啦!我无谂过拒离开我,我会咁生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闹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讲既果种人,但系连我自己手上都无任何筹码去同我老豆抗争,我只可以等时间慢慢淡忘一切,等伤口慢慢埋口,可能拒从来都无觉得我有几爱拒,可能拒从来都无真心钟意过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讲:"麻烦你保佑我用一年时间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记过去。"。

最后我要同拒讲:"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讲既果种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练,等我渡过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识珍惜我身边拥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嘢唔系理所当然,系需要去经营,去关心。我亦已经尽晒我既一切能力爱过你,虽则唔可以讲做得好好,只求无愧于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讨都市人应该怎样更好生活的书,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而又贴近生活的道理,读完后感觉经历了一场不错的心灵之旅。

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说实在我也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每当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像书中说的,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真正认识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所以导致我们的不快乐,就像小说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给出一个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那么内在的自我,不管它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大多是因为你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发生,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他们这样或那样的发生,就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总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头丧气,自暴自弃,那是为什么呢?由于没能看清自己,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就如我们为了喂养自己身体所需的“胜肽”,而制造一些事端产生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但是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去直面它,而是顺从满足它,,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它,就像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打开的话,我们就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要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所有的外力都会随之改变。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惑,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人生在世,难免都要经历这些,虽然有很多自己无法改变,但是最终决定人生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我们更应该学会勇于面对,不放弃。

心境决定人生,就像书中那位老者临别时所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无论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态,用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对生命中经历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悦就会由心而生。

当你接受自己的不幸,并从中学会微笑,你就是坚强的。当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又去帮助他人克服恐惧,你就是勇敢的。当你承认自己有时会自欺,你就是真实的。当你不再需要用镜子认识自己的美丽,你就是美丽的。当你所追求的不再逾越你的所有,你就是富足的。当你对自己未达的理想心平气和时,你就是真实的你。让我们阅读此书,来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

很喜欢张德芬的书,在她的书里,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巧妙的通过故事甚至神话的方式变成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不懂心理学的人都能看懂,是很好的心灵修行读本。

我学会“臣服”即接受现已发生的事实,它是老天送给我的“礼物”。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的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学习领悟、破除外在的种种不属于我们的因素,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上天让我们有机会接受他给予我们的一切不幸与幸运,使我们成长,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神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语录

1、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小时,它可以观察人生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2、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食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3、现代的社会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利凌驾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人科、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4、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

5、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6、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和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7、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8、每个父母也是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

9、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10、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现、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我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11、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12、所有造成我们和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在身体表面的这个部分,所谓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与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

13、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

14、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15、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井,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16、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和知觉的见证。

17、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18、将来你做母亲以后,要记得,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19、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求。

20、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21、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22、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23、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24、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25、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26、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了用代替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如果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

27、因为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28、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而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

29、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内在身体,去体验你当时身体各个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30、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面。但是它们是一种能量,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这些被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去看它们。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的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

31、拼命工作、酗酒、抽烟、各种瘾症、看电视、追星族、过度运动、帮助别人、不停的读书、学习、泡夜店、换伴侣、换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种戏码。

32、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33、当我们心里有个深切、真诚的渴望,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当你祈祷的时候,你的内在会发出一股正面震动的能量,它会把你想要的东西吸过来,也就是神在回应你的祷告而赐给你真心想要的东西。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这本书的经历本身就很神奇:

和妹妹走在路上,和她分享最近读到的关于“吸引力法则”和那些奇妙的,当我相信了,想要了就发生了的事情 的时候,路过了一家书店。

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又退了回来,觉得这家书店是我喜欢的气息。 里面有一些人在玩杀人,进去翻了几本书,挑了两本英文的关于生活法则的准备付钱的时候,看到了最近正在读的《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给妹妹说,这本书不错,我最近正在看。 怀孕的店主听到了我的话,于是走过来说,最近还有一本同类型的书。 拿出来,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她读了,说很好。

大概翻了一下,看见了关于心想事成的秘密,就决定要买下来。 开始问孕妈妈店主,相信吸引力法则吗? 她说,相信的。和她的另外一个怀孕的朋友一起,相信她们和宝宝都会好好的。 又聊到她在北京去过的一些关于心灵成长的沙龙,说遗憾成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真的被彼此的频率吸引了。 因为我的团队和我的老师,就在一起做心灵的课程。之后就是谈关于合作了,在她的的书店,一起来做这方面的事情。

现在说说最大的几点收获:

1、明确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的目标: 其实,真正的快乐,要在内在找。因为它是快乐原本在的地方:爱、喜悦、和平。 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就算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车、房、地位、金钱、名誉……没有内在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快乐持续的时间超不过一周,或者更短。 但是如果我们先拥有了内在的喜悦和和平还有无尽的爱,就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从而获得物质的、需要的东西。 所以,请先从您的心灵成长开始投资:参加课程、读书、内省、跳舞……都是很好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内在在一起。

2、世界上的三件事: 当我们能真正区分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去接纳和面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抱怨。 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太少的人会区分三件事,还有,太少的人不敢面对。 我想,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老天安排的成分,但是,最后那个礼物,是给经得起考验的人。

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现在的生活里面,任何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问自己,那个内心小小的自己,真正难过或者受伤的原因。 永远找得到。 因为别人的缺点是不需要你生气的。 而自己没有接纳或者没有成长到足够强大的内心,才是真正产生不好的情绪的原因。

4、包装不好看的礼物: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生活的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你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读书过后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分享会上面和很多人分享这本书里面的观点和我的真实感受,在讲台上收到的,都是接纳的目光。 谢谢德芬老师,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更多的人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读后感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让人读了20遍的书,道出了小我与真我的相处之道。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在人生历程中,有多少事情是你感觉到烦恼的呢?这些自己遇到的事情,其实是内心的自我反映出来的。被外在主宰的我们,是时候放下来,去寻找内心的喜悦。这本被读者反复读了20遍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作家张德芬以故事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小我”与“真我”的同心圆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寻自我,摆脱一直存在的惯性循环陷阱。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但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很多观念,在为自己打上标签的同时,“小我”就已经成了自己的固有东西,伴随着我们成长。当固有变成难以改变的习惯时,我们会重复多遍做着某件事。

这个时候,在我们的身体层面或者大脑层面会产生某种情绪,让我们的下丘脑生成一种叫“胜肽”的化学物质。胜肽们会融进我们的每个细胞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存在就如自己的日常刷牙、洗脸的习惯一般。

一旦停止下来,去改变固有的习惯,自我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不去做不行。作者所说的“小我”类似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人格,它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快乐原则,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形成的第一层人格。

曾经有段时间,自己流连消沉抱怨的行为里。一遇人就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信心。一心想着自己的不成功,是因为外在条件不好,因为自然环境不行,因为上天不公。不断埋怨自己的失败,感觉自己就是愤世嫉俗的人。

在那段时间里,自己所谓的快乐就是追剧,玩乐。先前以为是“自我”的这一原始人格在作祟,现在更明白,原来也是自己的身体里产生了“胜肽”的作用。

在它们的强强联手下,我对“小我”的认同感越来越远,让真正的自己活在了另外一个世界里。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在我们为自己打上一些标签时,有了一切却忘了原来,而只有在看清真实的自己之后,才能收获喜悦并非快乐。张德芬老师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她有一位朋友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了三亚发展,从批发鞋子开始做起,因为自身的勤奋和头脑灵活,赚了一些钱。

之后,看到有一块土地在标售,有机会可以做开发商,就买下这块土地再转手出去,赚了比之前更多的钱。接着,他又看到有一块比这大的土地在标售,又买下了转手出去,赚了比这很多的钱……在这样的循环中,他成了非常富有的人,却感觉没有以前十多岁的快乐。

张德芬老师说:“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外向追逐导向的社会。”

外在条件变得越重要,人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就越少,而那种由心而生的喜悦更是难能可贵的。书中讲到的“真我”,是由“爱,喜悦,和平”这样的三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人格。弗洛伊德所讲到的“超我”与这个“真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在“真我”出现的同时,我们会感到自在而美好,而“超我”也是在追求事物时,所达到的美好新境界。

当我们放下“小我”,向自身寻求内心的一份安静时,也正是“真我”逐步出现的时刻。

在节目《奇葩说》上,曾有个辩题:“有一杯可以消除悲伤的水,要不要喝?”

蔡康永老师是这样说的,“人生就是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得到了成长,失去了童年,得到了成熟,失去了青春。我们用悲伤去应对失去,如果只剩下快乐,那用什么去应对失去呢?”

高晓松老师也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悲伤是人类进化出的高级防御机制”。

可见,在人生中,悲伤,疼痛等坏情绪不该是我们选择去忘记的。

“最终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

我们用快乐抑制悲伤的同时,要做的是去感受悲伤,去接纳坏情绪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这也和作者所说的臣服一样,接受它们才能更好地让自己进步,更好地找到“真我”。当自己接纳情绪,选择再次出发时,“吸引力法则”就会帮助你更好地挥发自身能量。这种能量吸引一切自己真心所求事物,它们发出的振动频率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实现心中所想。

“我们内在创造了外在的一切,如何看清楚自己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自己幸福快乐的关键,也是自由解脱的唯一路径。”

正如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所讲述的一般,当我们真正地放下外在标签,去追问自我,并且不断地去认识内心的自己时,那个未知的自己会突然在某个时刻出现。

他会告诉你,“我一直在家等你。”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知道这本是在看李娜自传的那本书中提到的。觉得名人推荐的,应该算是不错的。索性买了一本来读读。

现在马马虎虎读了一遍,就想上次博客写的一样,没怎么懂,里面有好多专业术语,一时很难理解,开始读的时候,很难读进去,也很难理解,到了后来,渐渐的有点明朗,但是,已经结束了。这本书唯一能叫我读下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以一个故事讲述的方式来说的。这样听过故事主人公的一些遭遇映射出一些职场生活中的道理。

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起初,看这句话的时候,一点都不理解。是不是讲的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面,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读完了才知道,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原来如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你剖析自己本身,挖掘自己的潜意识,今天才发现,原来挖掘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都是多么的幼稚。看完这本书,觉得以后遇到事情都先要冷静,因为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种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有的包装难看,有的包装好看而已。

书中的老人真的是一个智者。叫主人公怎样一步步的认识自己。介绍好多人给主人公认识,并让他们分享各自的故事帮助主人公成长。心想,我要是能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就好了。其实,遇到也好,没遇到也罢。明白其中的道理,也算是一种收获了。

最后,老人留给主人公一封信,现在我把它搬到这里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亲爱的孩子,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无比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时间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回享受到它乃在蕴含着丰富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祝福你孩子。

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读一下。我还得再读一遍,觉得修炼的还不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