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评价应该以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情况为主要依据,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班教案范文中展示了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星期妈妈和七个星期宝宝的图片。

2.两个孩子一个转盘。

3.每位幼儿一个星期卡片。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关于星期的儿歌,好吗?(朗诵儿歌)。

2.你们知道儿歌里的星期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星期来历的故事。

二、新授:认识“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教师讲述故事。

3.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4.星期宝宝们没有排好队,星期妈妈找不着了,谁来帮星期妈妈排排队呢?

5.星期宝宝排好了队,心里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玩“谁不见了“的游戏。

三、游戏“谁不见了“。

请你找一找谁不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

四、转盘游戏。

1.看,这七个调皮的星期娃娃又来到了转盘上,他要和小朋友继续玩游戏。

2.介绍转盘。

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转盘上有些什么?指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探索。转动指针后,指针停到几,就请小朋友说出星期几的邻居分别是谁?两个小朋友玩一个,一个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另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检查他说的对不对,然后交换。

4.个别幼儿交流。你刚才找的是星期几的邻居?

6.小朋友说的很好,请刚才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过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关系吗?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起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呢?上学的是哪几天?休息的是哪几天?请小朋友上来将上学的打勾,休息的画圈。

小结:原来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学的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时间。

8.你知道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后,第二个星期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对了,第二周又要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第三周呢?这样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环,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长大。

小结:看来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还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找邻居的游戏。

四、角色游戏:找邻居。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请小朋友排好队到每一组的篮子里去拿一张卡片,挂在胸前说一说,你拿的是星期几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几,然后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顺序拉成一个圆圈。

3.我们一边转圈一边念儿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就蹲下不动。

4.老师说到“星期几的朋友在哪里“,星期的两个邻居就站起来将手举高,其他星期宝宝蹲着不动。

5.请一组幼儿示范。

6.幼儿游戏。

五、结束部分。

星期娃娃还藏在了日历上,我们再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星期的来历,随后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循环性,最后,让幼儿形成“星期“的'概念,对星期更感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始至终遵守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的想法尽量多的表达,然而在孩子玩转盘游戏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让幼儿充分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在最后通过提问“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接下来的一星期又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这样让幼儿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环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星期幼儿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在提问时对幼儿的难度也较低,在发现没有难度时,教师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如在问到“星期二的邻居是谁?“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时,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可问“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谁的邻居?“让幼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在活动中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不流畅,通过本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提高。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对时间已有了一定的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星期,了解星期的顺序和周期性,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为了使星期这个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我采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有关星期方面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

2、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并愿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及星期的顺序。

难点:了解星期的周期性,乐于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卡片、游戏币、手偶玩具、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

1、听国歌,交流幼儿园的升旗仪式在星期几举行。(星期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流。

师:星期一是星期妈妈的一个孩子,你还知道星期妈妈的其他孩子吗?

二、游戏活动准备。

1、教师引导幼儿给七个星期宝宝排队,重点强调星期日在前,并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2、星期宝宝自我介绍。(教师对星期宝宝进行描述,幼儿猜。可让幼儿上前扮“星期宝宝”自我介绍,其他幼儿猜)。

3、认识工作日和休息日。

三、游戏活动过程。

游戏:猜猜我是星期几。

1、第一关:

玩法:播放星期一——星期四这4个星期宝宝的图片,找4名幼儿上前,站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从后面给每名幼儿的额头贴上一个星期宝宝的图片,并强调卡片上星期宝宝的范围,幼儿围圈,根据别人的卡片,从而猜出自己是哪个星期宝宝。

规则:(1)不能取下卡片,也不能向其他幼儿提问。(2)其他幼儿不能直接告诉他是哪个星期宝宝。(3)若哪位幼儿未能猜出,其他幼儿可想办法提示,直到猜出为止。

2、第二关:

播放星期二——星期六这5个星期宝宝的图片,玩法与规则同上,教师再次强调规则。

3、第三关:

游戏玩法及规则:

(1)共五组幼儿,每组7人,分别代表星期日——星期六。且每组幼儿拥有5枚游戏币参与游戏。有人猜错就要被收回一组游戏币作为惩罚。

(2)游戏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游戏币,掉落作废。

(3)“星期妈妈”点名检验游戏结果,未能成功猜出的幼儿,其他幼儿可“施救”,若“施救”成功,可为本组赢一枚游戏币作为奖励。

(4)游戏结束以后,所剩游戏币最多的一组即为冠军。

(5)冠军队的幼儿按照星期宝宝的值班顺序排队。

四、游戏主题延伸。

1、户外活动时,其余组的幼儿也为星期宝宝排队。

2、和家长一起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的天气。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每人一个。

一、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1)星期妈妈一共有几个孩子?

(2)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1)老师出示挂历,引导幼儿观察。

(2)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3)那么星期宝宝就是看着最上面的星期来值班的,我们来看一看12月份,它们分别能值几次班。

(4)带幼儿观察挂历,说一说12月共有几个星期。

三、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

四、游戏:我是星期几(1)请3-5名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星期几。

五、游戏:颜色星期排排队。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1、知道每星期的天数及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顺序。

2、认识表示天气晴、阴、雨的符号,并能用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能用不同的天气符号记录不同的天气。

幼儿经验基础:知道什么样的天气是晴天、阴天、雨天。

年历表一张、幼儿用书、笔。

一、在黑板上写数字,幼儿认读。

二、结合年历,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三、认识天气符号和复习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引导策略。

1、复习认读1~6的阿拉伯数字。

2、在每个阿拉伯数字下面对应地写上汉字数字。

3、复习1~6数序,请幼儿说出1的后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排列1~6的顺序。

4、出示年历,边问边看年历,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有效提问。

1、“请你们来读读这些数字,1的后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请你们来帮1~6排队?”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方块,你们知道这每一个方块表示什么吗?(告诉幼儿,每个方块表示一个)接着来看看每个月的上面一排写有什么。(日、一、二、三、四、五、六)这表示一个星期有七天。指导幼儿看天气符号,根据天气画出不同的符号。

3、“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星期日过了是星期几````````?”

4、“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天气?幼儿回答后教师把晴、阴、雨的符号画在黑板上。

5、“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今天是星期几是什么天把它画出来?”

不朋友一起听音乐。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1、欣赏作品,感受点彩画法的独特美(细腻、丰富等)。

2、喜欢修拉的点彩画,愿意尝试和表达。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3幅(其中一幅与原作大小相同,即为207cm×308cm,其他两幅同比例缩小)、修拉及其作品介绍课件、欣赏用的配乐、点彩透明软插片、画纸、颜料、棉签等。

一、整体感受,发现点彩的独特性。

1、回忆作品。

(1)大家还记得这幅画吗?这幅画什么地方比较独特?

(幼儿回答:它的颜色很特别,色彩很鲜艳;充满阳光,给人暖暖的感觉:这幅画是我看到的人最多的一幅画,而且每个人的样子、衣服、动作都不一样:这幅画上有很多颜料点,其他的画里没有这样的点……)。

(播放配乐,幼儿自由更换各种角度欣赏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

2、幼儿赏画。

(1)那些小色点在哪里?

(幼儿回答:在裙子里,在草地里,在树叶中……)。

(2)画面上白色的裙子和波光粼粼的湖面都是由小色点构成的吗?

(3)教师小结:这些小色点无处不在,整幅画都是由小色点构成的。

二、观察尝试,感受点彩之美。

1、发现点彩用色的丰富。

(1)(出示色块图)这是什么?上面布满了哪些颜色的点?

(幼儿回答:白色的、粉红色的、褐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黑色的……)。

(幼儿拿着放大镜观察作品,并将色块图放在作品的不同部位比对。幼儿发现这与作品中女士的蓬蓬裙和叼烟斗人的裤子颜色最接近。)。

(3)幼儿和教师一起从远处看,发现裤子是蓝紫色的,可走近一看,上面布满了数十种颜色的小色点。小结:“远远的望去,裤子是很有立体感的蓝紫色,可走近一看会发现,裤子上还有红色、白色、粉红色……这么多颜色被很合理、有秩序地安排在裤子里,远看时它们就综合成一种颜色,这就是奇妙的点彩。”

2、感受点彩的美。

(幼儿大声表达自己的发现:墨绿、深绿、翠绿、黄绿……)。

(幼儿震撼于教具呈现的过程与结果,拍手惊叹并说道:很立体,就像真的树一样;感觉很柔和,蒙蒙咙咙的很舒服……)。

(幼儿回答:快乐的、明亮的、放松的、休闲的……)。

(4)小结:一种独特的画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美。

3、体会点彩的趣和难。

(幼儿尝试点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画面上点上1o个颜色的点。一段时候后,幼儿发现:这样不行,点不够,点起来太慢,还是涂色快。)。

(幼儿大声猜测:500个、800个、1000个……)。

(3)大家说的数字越来越大,那到底要点多少个点呢?教师演示课件(课件中的伞面逐步添加不同颜色的点,同时,显示颜色点的数量)。

(幼儿睁大眼睛,目不转晴地看着数字的变化,并大声朗读。当伞面布满小色点时,数字停留在了2000,幼儿惊呼不已!)。

(幼儿推测:2个星期、3个月、1年、2年……)。

(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他想和别人画得不一样;他不怕苦和累,想画出最美的画……)。

4、了解修拉,喜欢“点彩”。

正因为大家说的这些理由,让我们在100多年之后,看到“点彩”就想起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修拉!教师按课件介绍修拉和点彩作品。

(教师讲述时,幼儿不断地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与教师互动。幼儿对点彩的模仿很感兴趣。其他幼儿的点彩作品《山花》和《野菊》也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尝试和表达愿望。)。

三、习作表达,积累“点彩”的感性体验。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大家也来试试“点彩”,做一回小修拉。

幼儿按自己的选择进入不同组玩“点彩”:颜料点彩(添画、临摹和自创);撕纸点彩;玩点彩透明软插片(衣服和裤子);放大镜观察画面。

大班数学认识星期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1)星期妈妈一共有几个孩子?

(2)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二、今天星期妈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星期宝宝们的值班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1)老师出示挂历,引导幼儿观察。

(2)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3)那么星期宝宝就是看着最上面的星期来值班的,我们来看一看12月份,它们分别能值几次班。

(4)带幼儿观察挂历,说一说12月共有几个星期。

三、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

四、游戏:我是星期几(1)请3-5名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星期几。

五、游戏:颜色星期排排队。

六、游戏:手拉手转个圈七、活动评价,结束活动今天,我们知道了星期宝宝们是怎样轮流值班的,也知道他们是有顺序性和周期性的,相信小朋友以后也知道按照星期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我们大家的生活才会井井有条。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积累,对于乐句已有了认识和感知,也掌握了语词节奏。而本次活动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于使幼儿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让他们在所学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歌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即注重语言的创造力,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活动。

1、学唱歌曲,注意升降音节的准确。

2、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孩子歌唱的欲望。

3、教幼儿学习根据“星期之歌”的结构形式,进行仿编歌曲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和创造力。

重点:欣赏并学唱歌曲,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

难点:培养幼儿大胆的创编歌曲,并能大胆地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歌曲挂图1幅,三角铁、铃鼓、鼓槌等乐器。

1、发声练习:

老师弹奏音阶,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老师用手拍打铃鼓,分别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节奏,让学生模仿。

老师出示日历。

1.教师示范唱《星期之歌》,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

2.朗诵歌词。

老师指导幼儿朗诵歌词,使幼儿能够独立朗诵出歌词。

1.打节奏朗诵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打节奏,边打节奏(拍手)边朗诵歌词。

分别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节奏并朗诵歌词。

2.试唱:

教师弹奏曲谱,引导幼儿逐句学唱,直到幼儿能够独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乐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别使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出音乐的节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着节奏唱歌曲。

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请七个小朋友分别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个小朋友来唱,星期二由一个小朋友来唱,以此类推,最后合唱。

老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可以用颜色来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来代替,还可以用身上的器官来代替……老师要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

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能正确使用乐器,并能根据歌曲打击出正确的节奏。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及。导致使用乐器的幼儿和唱歌的幼儿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很成功,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他们也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会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兴趣,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星期妈妈和七个星期宝宝的图片。

2.两个孩子一个转盘。

3.每位幼儿一个星期卡片。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关于星期的儿歌,好吗?(朗诵儿歌)。

2.你们知道儿歌里的星期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星期来历的故事。

二、新授:认识“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教师讲述故事。

3.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4.星期宝宝们没有排好队,星期妈妈找不着了,谁来帮星期妈妈排排队呢?

5.星期宝宝排好了队,心里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玩“谁不见了”的游戏。

三、游戏“谁不见了”。

请你找一找谁不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

四、转盘游戏。

1.看,这七个调皮的星期娃娃又来到了转盘上,他要和小朋友继续玩游戏。

2.介绍转盘。

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转盘上有些什么?指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探索。转动指针后,指针停到几,就请小朋友说出星期几的邻居分别是谁?两个小朋友玩一个,一个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另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检查他说的对不对,然后交换。

4.个别幼儿交流。你刚才找的是星期几的邻居?

6.小朋友说的很好,请刚才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过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关系吗?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起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呢?上学的是哪几天?休息的是哪几天?请小朋友上来将上学的打勾,休息的画圈。

小结:原来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学的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时间。

8.你知道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后,第二个星期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对了,第二周又要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第三周呢?这样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环,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长大。

小结:看来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还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找邻居的游戏。

四、角色游戏:找邻居。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请小朋友排好队到每一组的篮子里去拿一张卡片,挂在胸前说一说,你拿的是星期几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几,然后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顺序拉成一个圆圈。

3.我们一边转圈一边念儿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就蹲下不动。

4.老师说到“星期几的朋友在哪里”,星期的两个邻居就站起来将手举高,其他星期宝宝蹲着不动。

5.请一组幼儿示范。

6.幼儿游戏。

五、结束部分。

星期娃娃还藏在了日历上,我们再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星期的来历,随后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循环性,最后,让幼儿形成“星期”的概念,对星期更感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始至终遵守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的想法尽量多的表达,然而在孩子玩转盘游戏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让幼儿充分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在最后通过提问“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接下来的`一星期又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这样让幼儿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环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星期幼儿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在提问时对幼儿的难度也较低,在发现没有难度时,教师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如在问到“星期二的邻居是谁?”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时,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可问“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谁的邻居?”让幼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在活动中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不流畅,通过本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提高。

附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积累,对于乐句已有了认识和感知,也掌握了语词节奏。而本次活动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于使幼儿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让他们在所学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歌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即注重语言的创造力,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活动。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升降音节的准确。

2、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孩子歌唱。

3、教幼儿学习根据“星期之歌”的结构形式,进行仿编歌曲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学唱歌曲,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

难点:培养幼儿大胆的创编歌曲,并能大胆地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歌曲挂图1幅,三角铁、铃鼓、鼓槌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发声练习:

老师弹奏音阶,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老师用手拍打铃鼓,分别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节奏,让学生模仿。

二、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歌曲的兴趣。

老师出示日历。

三、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师示范唱《星期之歌》,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

2.朗诵歌词。

老师指导幼儿朗诵歌词,使幼儿能够独立朗诵出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打节奏朗诵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打节奏,边打节奏(拍手)边朗诵歌词。

分别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节奏并朗诵歌词。

2.试唱:

教师弹奏曲谱,引导幼儿逐句学唱,直到幼儿能够独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乐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别使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出音乐的节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着节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请七个小朋友分别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个小朋友来唱,星期二由一个小朋友来唱,以此类推,最后合唱。

六、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可以用颜色来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来代替,还可以用身上的器官来代替……老师要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及。导致使用乐器的幼儿和唱歌的幼儿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很成功,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他们也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会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兴趣,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时间已有了一定的概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星期,了解星期的顺序和周期性,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为了使星期这个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我采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情境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有关星期方面的知识。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并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2、情感目标:体验游戏的乐趣,并愿意与同伴交流。

三、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尝试发现等方法,指导幼儿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展开活动,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入手,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积极动脑,相互交流,从而学习新知。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做了如下准备:卡片、游戏币、手偶玩具、ppt等。

五、说教学过程:

1、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班孩子富于幻想,通过情境的`设置引出主题,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2、深入情境,探究新知。

通过星期宝宝排队、自我介绍等环节,让幼儿自主思考,和同伴进行交流,真正将课堂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

3、趣味游戏,。

幼儿小组为单位,全体参与,在游戏中巩固有关星期的知识。

通过难度逐步提升的三关游戏,彻底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脑和探究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总而言之,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我相信,通过游戏,孩子们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我也收获颇多,我将总结得失,继续进步。

认识星期大班教案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环境是孩子的老师,不同的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发展的关键。家园外出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引导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沿途介绍兰州的历史和各景点的情况,让孩子了解兰州,认识自己生活的人文环境;二是到达目的地后,让孩子们在玩沙水的活动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1)场地考察。

教师提前到兰州百合花公园进行了详细了解。其中包括公园内的几个部分的环境;其具有危险性的因素有哪些;行走路线怎样最为恰当;每个具体活动实施所定位置等。

(2)收集资料。

收集兰州及沿途各风景点的相关资料。向专业导游学习如何介绍,并提前预习和演练,将行车时间与内容和时间相吻合,保证行程连贯。

(3)孩子的准备。

复习、巩固所学有关风景,动植物之类的歌曲、儿歌舞蹈等,与孩子们讨论爱护周围环境方面的话题。

3、活动进程:

(1)进入百合公园后,沿公园小路走,向孩子介绍各种花朵的名称和路边各种树木,并带领孩子们唱《柳树姑娘》、《蝴蝶与蜜蜂》、《花儿红》等儿歌。随时提醒孩子路上看到或自己吃过的废物应主动丢进垃圾桶。通过提问,启发孩子为小草浇水,让孩子认识到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并借此告诉他们正确浇花的方法。

(2)亲子游戏的比赛:

游戏一《小脚踩大脚》。

将游戏玩法、规则告诉大家,请各位家庭主动报名参加,抽选五个家庭进行比赛。有爸爸带着女儿的,有妈妈带着儿子的,他们赤着脚踩在沙滩上,玩得十分开心。

游戏二《大熊抱小熊》。

家长跪在沙滩上,孩子就像小熊一样,紧紧抱着大熊向前爬行,由于宝宝年龄小,很多半路就掉在沙滩上了,虽然那天天气比较热,但大家还是很认真的游戏着,一片热闹景象。

(3)玩沙、玩水:

让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家庭与家庭的合作关系进行游戏。制作出一座或几座沙滩作品,最后进行作品的比赛。大家认真制做沙雕,家长也像回到了童年时光,赤着脚,挽起裤管,和孩子像伙伴一样的玩着。孩子嘴里还不时的说着自己所做的是“城堡”、“小河渠”、“汽车”、“飞机”等等。教师时时去观察他们的作品,鼓励孩子做的真好,提醒他们工具可以交换使用,分工合作,提水的提水,铲沙的铲沙,家长们也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将多个教育主题融入活动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也是好奇的,《快乐星期五》活动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老师介绍兰州和相关景点的历史,让他们认识、了解家乡,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同时,该项活动还将多项主题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如培养孩子们环保意识,培养孩子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品格,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铸造他们乐观、自信、外向型寻求沟通的良好性格等。

(2)加强了家、园合作,使家园共育在活动中得到延伸。

通过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家、园、子之间关系,创造了一个彼此容易沟通、交流和了解认识的机会,消除了彼此间的情感隔阂。同时,使家长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了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有针对性的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家园外出活动的目的充分发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通过创造或提供适宜的环境来教育孩子,因此,能否让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活动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的家长也带孩子出去玩耍、旅游,但许多家长目的性不强,在野外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2)活动的主动性掌握在教师手中,作为教师要能提前考虑到活动中所要出现的各种情况,周详细致的作好准备、预习,在活动中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要调动家长主动配合及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大家活动的兴趣,营造和谐快乐的氛围。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看钟表的方法及整时半点的认读,本节课是在认读整时半点的基础上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学习目的: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并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向学生渗透讲卫生、爱国旗,按时上学等观念。

教学准备:可拨动钟面1个、时间卡8张、8个钟面头饰、学具盒、奖励用的小贴花。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投影出示小芳的图像):

(设计意图:抓住刚入学孩子想当”好孩子“而向小芳学习的思想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

(实物投影分别出示教材书上92页四幅插图)。

1、(图一)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是早上还是晚上呢?

生1:小芳在刷牙,这是早上。

生2:我从钟面上知道这是早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师:你知道是早上什么时间吗?(指名回答)。

老师提示:时针指向几?(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时针刚超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3)教师拔出几个”几时刚过“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时间,及时表扬、奖励。

(4)引导看图,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图二)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的小芳在干什么呢?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呢?视情况指名回答。

师:又让小朋友说对了,时针快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2)老师拔出几个”快几时“的钟面,让小朋友说出来。及时表扬、奖励。

3、(图三)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现在是什么时间呢?我们学校升国旗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表演一下。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图四)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是快十点了呢?指名回答。

(2)师:图上的老师是怎样做的?小朋友想一想,老师在说什么呢?指名回答,及时表扬。

(3)引导学生向小芳学习:上课认真学习。

三、解释应用:

(一)当小老师。

2、(投影分别出示92页练习题4幅图)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当小老师“这个环节的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想表现自己的xx)。

(二)游戏:找朋友。

1、老师将93页连线图中8个时钟制成钟面头饰,让8位小朋友戴着头饰出现,再让8位手持写有时间卡片的小朋友出现,钟面上的时间与卡片上的时间一致即为一对好朋友。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评:上台的小朋友找得对不对?如果错了应该怎样改?指名回答,奖励完成得好的和回答得好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做游戏这一活动,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说一说、拨一拨。

1、指名小朋友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并用钟面拨出来。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说、拨“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于生活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师渗透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四)同桌合作拨时间。

一个学生拨时间,一个同学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大约在干什么?(交换进行)。

(设计意图: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时钟》大班数学教案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

2.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拨一拨等形式,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3.感受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

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在正确区分时针、分针的基础上准确拨出整点与半点

活动准备ppt课件、教师钟面模型、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2.师:谜底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见过没?在哪里见过?它是让我们干什么的?

二、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和它变成好朋友吧!(教师出示钟面模型)

师: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数字、时针、分针)

师:钟面上的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小结:每个钟面上会有1-12这些数字,12在最上面,6在最下面;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时针和分针都是绕着数字1-12转动的,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三、探索时针及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时针和分针是是怎样绕着数字转动的呢?从哪个数字开始走?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引导说出答案

师小结:时针和分针像龟兔赛跑一样,把12作为起点,开始赛跑,从数字1开始到12顺着跑,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

四、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1.认识整点

(1)出示两个整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整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当分针指向12时,指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报时间,请个别幼儿演示拨指针,其余幼儿检查,初步理解整点的意义。

2.认识半点

(1)出示两个半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半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多远?(半圈)。

师: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走半格,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点钟。

(2)教师请个别幼儿拨出半点钟。

五、 巩固认识,了解钟与人们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1.小朋友们认识了时钟,谁能说一说时钟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师:时间与我们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时间能告诉我们早上8点上幼儿园,中午11点30分吃午饭)

师小结: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的本领很大,它会告诉我们学习、睡觉、吃饭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

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

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

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认识整点教案

我们班根据幼儿的兴趣正在搞“奇妙的钟表”主题活动,幼儿收集到了很多钟表,我们开了一个钟表店。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去钟表店。有买的、有卖的、有参观的,在那里他们手拿钟表拨着时间,嘴上还不停的说着:“你们的表几点了?”边拨表边交流,“我的表8点了,你的表几点了?”“我的9点了。”“不对,你的不是9点。”他们一边争辩着,一边拿着表向我走来,“老师,您说他的是9点吗?”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设计了本次活动。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课后反思:

优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课的开始部分利用谜语和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让幼儿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3.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游戏形式,如:敲一敲、师幼竞赛、拿票坐车去玩等,在游戏中幼儿进一步认识了钟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发展。

4.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不足:

1.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加强培养。

2.教师的语言要注意儿童化。

认识日历大班数学教案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多种不同的日历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xx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