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禹治水故事心得体会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故事心得体会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禹治水的心得体会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禹治水故事心得体会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故事典故: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历史意义: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大禹治水故事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读了《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故事讲得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的洪水,大禹从以往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赌”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了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读完《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使我深深懂得了许多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勤奋、刻苦,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智慧报效社会,报效祖国。

我觉得大禹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大禹治水的心得体会

禹新婚仅仅三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大禹为了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都不进去,他为了全国的所有人,而不得不舍弃自己的家。

泛滥的河水被制止住了,他也得到了人们的信任,被任为部落联盟首领,有了重任,就应该不负重望,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大禹治水故事心得体会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传说故事。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淹没了庄稼和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大臣叫到身边,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群臣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9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他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革去了鲧的职务后,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

大臣们都推荐禹,“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做事认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禹是鲧的儿子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协助禹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4天,洒泪和恩爱的妻子告别后,他就踏上了征程。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沿途看到了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大禹一次次为之流泪。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

大禹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他的妻子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大禹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然后治理山,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禹治水的心得体会

有一年暑假,我写完作业便看起了《成语故事典故》,里面的'故事让我学到很多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禹治水》这个故事。

《大禹治水》讲的是远古之时,洪水害得人们不能安心,舜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才刚结婚四天,可一接到治水命令,就毫不犹豫地抛下妻子,踏上了治水之路。大禹吸取了父亲鲧的治水经验,觉得应该砍断大山,让洪水流到大河大海里面。大禹治水期间,曾三次经过家门,但都没有进去看妻子和儿子,大家都劝他进去看看儿子,但他说要等洪水治理成功再回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发现了禹身上的许多优点。第一抛下妻子去治水这是对工作负责任;第二吸取父亲鲧的经验,最终治水成功了,这体现了禹的聪明机智。我们应该像大禹学习,自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任,不用爸爸妈妈操心,还要学习大禹的聪明机智,遇到问题多多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喜欢大禹!

大禹治水的心得体会

大禹是一位很简朴的人,可他在我心中确实最神圣的人!

大禹在接受治水这项任务的时候,刚娶妻四天,却要去发洪水的地方查看察看。第二年,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他却治水时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最终,他治了的洪水,终于治好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对大禹敬佩又感激,敬佩他的生活简朴,敬佩他路过家门口三次都不进去的这种做事认真。我还感激他处处为百姓着想,住的、吃的比百姓还差,却什么事都为百姓所想所做。他是一位值得被世世代代的人民敬佩和学习的人物。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传说尧时期,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尧为了解除水患,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研究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可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尧只好采纳大家的提议,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可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尧老去后,把王位禅让给了舜,舜亲自巡视治水情景。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处死在羽山。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协助。

禹领命之后,首先总结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之后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齐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所以之后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终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那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向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可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构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最终豁然屏开,构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走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走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十分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舜死后,他继任了王位。之后,大禹的儿子启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所以,后人也称大禹为夏禹。夏禹死后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那里开治水成功后的庆功大会,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大禹治水,为人民造福,永远受到炎黄子孙的称颂。

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理解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之后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我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我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各种能够论著异曲纷呈,关于河事的记载也逐渐曾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状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名人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